close
上週五的晚上, 我漫無目的的按著遙控器, 不小心轉到東森S台, 當時正播出一個叫<一個說法>的節目, 該集的主題是台灣的身障兒出養荷蘭的故事, 恰巧前陣子有朋友E-mail一篇相關的文章給我, 因此引起我的高度興趣.
一小時的節目中介紹了三個收養家庭的個案~
個案一的父母是一對已結縭25年的夫妻, 他們本身有兩個健康的兒子, 現今都已年過二十, 就在十多年前, 妻子跟丈夫說, 她覺得家裡的孩子太少了, 可是考量到孩子都很大了, 不太可能再生, 於是夫妻兩開始積極尋求跨國收養, 後來家裡先後來了兩個新成員~玲玲與小星~! 玲玲今年十二歲了, 是個面目十分清麗的可人兒, 其實, 她有先天性的消化道問題, 而這個毛病會伴隨她終身. 至於小星, 他是個極重度身障兒, 荷蘭當地的醫生判定他終身都得臥床, 可起身走路的機率只有1%, 但在Steeveneld夫婦的努力下, 小星做到了不可能的任務!
個案二的孩子叫如如, 家裡除了她之外, 還有一個斯里蘭卡籍的哥哥. 如如有先天性的肢體殘缺, 即使雙手不方便, 但是收養父母還是把她當一般孩子教養. 爸爸說"有時她想到了, 她會哭, 我們會和她聊很多, 試著讓她了解, 也接受自己的殘疾, 她要和它們一起成長". 在荷蘭完善的福利制度下, 這些有著特殊孩子的家庭都可以申請政府補助, 為孩子量身訂作一個獨一無二的無障礙空間, 讓如如可以像正常的小女孩, 活得尊嚴也活得快樂.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, 是一個專為如如設計的穿衣輔具, 只要家人先把衣服撐在架上, 如如就可以自己把頭伸進去, 再把手伸出袖子即可.
個案三是一對經常到處旅遊的夫妻, 由於他們在旅途中常看到一些在貧困中長大的孩子, 於是夫妻兩決定不生小孩, 立志收養一些弱勢的孩子. 目前他們收養兩個來自台灣的小男孩, 其中弟弟~念念~是一個下肢有障礙的孩子, 收養父母在政府的協助下, 住進了一棟平房, 方便孩子的出入, 同時他們還有專用的車位, 此外, 各式利於孩子移動的輔具更是齊全. 爸爸在採訪中說道, "看著孩子們的進步, 即使會犧牲一些自由也值得". 他們的朋友也曾說, "這些孩子真是幸運", 但是媽媽說, 他們夫妻才是幸運的一方. 而他們收養的第三個孩子也即將加入這個家.
台灣的身障兒目前出養至荷蘭者超過500人, 大部份是透過天主教福利會的協助安排的. 目前國內對於身障兒的收養幾乎是零. 記得前陣子商周製作的<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>專題中, 亦採訪了天主教福利會的王修女, 那時她分享了一個小故事, 某次她打電話給一個老教友募款, 老太太在電話那頭拒絕捐款, 理由是, "那些孩子都是上輩子做了壞事, 所以這輩子是來接受懲罰的, 不值得被幫助!" 修女聽了當場傻眼, 她萬萬沒想到自己的教友竟是這樣的想法, 那她更不敢奢求一般大眾的響應了.
在節目的最後, 我還是忍不住掉淚, 深覺這些收養父母真的很偉大! 收養孩子是一輩子的事, 更別說他們還主動收養身心有障礙的孩子, 若沒有超人的愛一定是辦不到的! 我想到自己當初知道孩子障礙時的否定與拒絕, 現在想起來真汗顏, 這群父母是如此的胸懷大愛, 而我身為星媽, 更理當要全然的欣賞及接受孩子與生俱來的特質!
順便一提, 荷蘭的收養家庭在取得證照後, 還要等待近四年的漫長時間, 才能收養到孩子. 但是還是有很多家庭願意投入這個行列, 除了這些父母的愛心之外, 荷蘭成熟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, 亦是讓這些家庭無後顧之憂的最大功臣!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柯承恩在某期商周指出, 台灣身心障礙者比率是總人口的4%, 在歐美的成熟社會, 會將這4%當成大家共同的責任, 而不是4%的人你要努力, 我才跟你互動. 當社會願意共同承擔這4%的困難, 他們就有機會進入正常社會, 無形中, 也降低社會成本.
看著這些孩子受到良好的照顧跟教養, 相信當初痛下出養決定的生父母一定感到很欣慰! 因為這些孩子的人生旅程, 一直有愛相隨!
P.S. 天主教福利會 http://www.cs.org.tw/tw/01.htm
照片說明 (翻拍自<一個說法>節目畫面)
IMG-5672 念念養母眼中的光輝令人動容
IMG-5674 念念的輔具一
IMG-5675 念念的輔具二
IMG-5676 念念的輔具三
IMG-5680 念念一家人
IMG-5662 如如每周去醫院復健一次
IMG-5664 練習丟接球
IMG-5665 如如的養父
IMG-5668 如如在班上的座位
IMG-5657 小星突破障礙可以步行了
全站熱搜